7月18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刘吉平带领研究生赵晓荣,联合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李林山、广东广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港,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总监、广东省蚕学会秘书长王先燕一行,赴河源市紫金县开展蚕桑产业考察调研。此次活动以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在紫金的“百千万工程”帮扶点为依托,聚焦产业痛点破解与技术升级,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考察组首站来到紫金县益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桑园基地。现场查看发现,桑园种植布局合理,病害防控成效显著,但杂草生长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刘吉平结合作物生长特性与生态管理理念,提出“分区精准除草+绿肥套种”的优化方案,建议通过科学轮作减少杂草滋生,同时提升土壤肥力,降低人工养护成本。
考察组与益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驻点帮扶教师阙青敏展开座谈,深入探讨蚕桑产业发展瓶颈。针对企业提出的“劳动力短缺、机械化推广困难”等核心问题,刘吉平建议,一是建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稳定用工机制,同时探索季节性用工补贴政策;二是推动生产流程标准化建设,从桑园管理到蚕茧采收制定统一规范,为机械化设备推广扫清技术障碍,增强产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三是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对接政府部门,争取农业科技专项与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为产业升级提供资金与政策保障。
考察组在紫金县委副书记许丁元的陪同下,参观了益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建蚕房。刘吉平针对蚕房功能优化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建议在蚕房中间划出隔离带,避免有蚕病时病菌大面积感染;二是推广蚕架分层设计与轨道式喂蚕设备,减少人工搬运强度;三是结合蚕茧品质提升需求,建议在蚕房内划分专门的上簇区域,通过规范蔟具摆放密度提高蚕茧均匀度,为后续深加工奠定品质基础。
此次考察既是华南农业大学深化“百千万工程”校地合作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企业+学会”协同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各方将持续推动技术建议落地转化,助力紫金蚕桑产业向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升级,让科技成果真正扎根乡村、惠及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