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数字时代的文明之网
动物科学学院 杨殷一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指尖轻触间,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观点似繁星般闪烁。这片虚拟天地,既是求知探索的新大陆,也是文明素养的试金石。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如何在数字浪潮中保持理性与温度,如何让网络空间绽放文明之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他们熟练运用各类社交平台,热衷于表达观点、分享生活,但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挑战。一些学生在匿名环境下放松自我约束,发表不当言论;有的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业;还有的轻信网络谣言,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这些现象折射出网络素养教育的迫切需求。
文明上网,始于对网络空间的正确认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虚拟身份不代表可以肆意妄为。每一个ID背后都是真实的个体,每一次点击都在塑造网络生态。大学生应当认识到,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同样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培养网络法治意识,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是文明上网的基础。
提升网络素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文明课程、举办主题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完善内容审核机制,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而大学生自身,则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媒介素养,培养理性表达的习惯。
文明上网的实践,体现在日常的网络行为中。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时,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宣泄;面对网络热点时,多一些求证意识,少一些盲目跟风;参与网络讨论时,多一些包容理解,少一些攻击谩骂。这些细微之处,正是网络文明的生动注脚。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将更加深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应当主动承担起建设网络文明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理性之光驱散网络迷雾,用文明之笔描绘数字蓝图,共同编织一个清朗、温暖、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
在这个信息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期待大学生们以更高的网络素养、更强的责任担当,在数字世界中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文明篇章。让网络空间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沃土,让文明之花在数字时代绚丽绽放。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