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国家科技特派团重点帮扶罗城县桑蚕产业组的专家团队开启为期3天的调研培训和服务之旅。团队由罗城县桑蚕产业组组长兼国家科技特派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兼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吉平教授带队,同行的还有国家科技特派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张业顺及研究生王维杨等,罗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韦代石、罗城县蚕业站站长韦奉伸以及农业农村局干部吴昊等陪同调研。
在黄金镇黄金社区现场指导
专家组成员相继到罗城县黄金镇、龙岸镇、东门镇、乔善乡等地开展了调研和现场指导服务工作。专家们分别对示范户的蚕房布局和规划,到养蚕时使用的蚕药、化肥等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刘吉平教授指出,养蚕环境要注意消毒防病工作,蚕房要加强通风换气;使用轨道式养蚕时,要注意安全;储桑室可以安装紫外灯进行室内消毒,减少桑叶污染等;专家们还手把手地指导养蚕户使用“国家兽药综合查询app”鉴别蚕药的真假等,指导农户使用真蚕药,规范养蚕消毒防病工作等。
在黄金镇黄金社区大蚕养殖户指导
随后,专家组来到黄金镇宝聚村上地理屯进行实地调研,为当地20多户的养蚕农民进行蚕桑病虫害现场培训,刘吉平教授针对养蚕过程中经常遇到脓病、农药中毒等问题,给农户们进行了耐心又风趣的讲解,示范区的养蚕户们对国家科技特派团的专家接地气的技术指导连连表示感谢;并随同蚕农们一起到上地理屯的桑园进行了桑园冬期管理、剪枝、施肥等的示范指导工作。
在黄金镇宝聚村上地理屯现场培训
专家团队还到龙岸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龙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桑枝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收购农民的桑枝约200元/吨,主要利用桑枝粉碎后做菌棒种植大球盖菇,产品销往珠三角,每亩大棚可以生产食用菌获利约10000元以上。专家们与企业负责人就大球盖菇栽培料、产品的包装宣传及栽培大球盖菇后的下脚料再开发等进行了交流,建议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的玉米秸秆、玉米芯、桑枝等各种农林废弃物资源,降低栽培成本,实现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典范。专家组又来到东门镇桥头社区广西益佳桑蚕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就自动化、智能化的蚕蛹雌雄鉴别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交流,对企业的蚕种微粒子病检疫、蚕种净酸、蚕种生产保护情况等进行查看和交流,建议企业要重视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挖掘蚕种业的效益、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提升自身产业的附加值。
在罗龙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16日,专家们前往乔善乡乔善社区高素质农民培训讲堂,张业顺和刘吉平分别围绕“现代养蚕技术和设备”和“桑树健康种植管理与蚕桑病虫害绿色防控专题”等主题,向当地50余位蚕农进行蚕桑专业知识的科普培训,专家们通过小视频、图片、实物等介绍蚕桑生产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围绕着调研发现的种养新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桑园和养蚕过程中病虫害多发情况,刘教授提倡推行“蚕药桑用”理念;利用蚕用药物防控桑树病虫害,从源头减少蚕病原物的污染和传播,实现蚕桑病虫害一体化防控,保障蚕桑产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在乔善乡乔善社区培训
在乔善乡乔善社区蚕房现场指导
本次调研服务活动内容丰富,时间紧凑,专家们的智力支持为罗城桑蚕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践行了科技兴农的使命,进一步为乡村蚕桑产业振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