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蚕学(Sericulture)
专业代码:090302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新农科背景下,培养具备蚕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蚕业生产基 本技能,具有蚕桑全产业链知识结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蚕桑、畜牧、 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服务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拔尖创 新创业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内外学习,掌握较高水平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动、植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丝绸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理解蚕业和生物技术等学科发展前沿及趋势;掌握昆虫生 理生化、遗传、微生物等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桑、蚕、茧丝等蚕业科学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开展科学实验、试验及产品开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具备桑树栽培与育种、家蚕饲养与良种繁育、茧丝制造与加工、资源开发与多元化利用等蚕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技能;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信息处理、口头与文字表达和合作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素质目标
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真、善、美品质、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及丰富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公众利益优先。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具备正确决断的能力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实践技能。
四、毕业要求
要求1 :[理想信念]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坚信中国 道路,坚守价值追求,坚定文化自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国 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诚实守信、崇尚劳动、不怕吃苦、敢于承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2 :[三农情怀]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 ”情怀,践行“知农爱农、强农 兴农 ”的使命和担当,在强农兴农的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知农爱农新 型人才;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立志为乡村振 兴作出贡献。
要求3 :[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知识和蚕学、生命科学 领域相关的知识,遵循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 人文底蕴,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发扬顶天立地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要求4 :[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 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具备从事现代蚕业科学研究、生产管理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的 基本能力。
要求5:[专业综合]掌握和了解蚕业科学专业前沿及基本问题的基础理论、专业核心知识和 实验实践相关技能,熟悉本专业相关政策法规和国家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能 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等对蚕桑及相关领域 的复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要求6:[审辨思维]具有审辨思维能力,具有信息检索和调研分析能力,能够从全方位、多 视角思考、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要求7:[创新创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蚕桑生产 活动中付诸实践。
要求8:[交流协作]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现代化媒体技术 等表达方式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作为主要成员或领导者在 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求9:[全球视野]具有全球视野,关注蚕业健康生产、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 流与合作能力。
要求10:[学习发展]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
五、主干学科
畜牧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昆虫生理生化,遗传学,桑树学,家蚕饲养与良种繁育学,家蚕病理学,家蚕遗传育种学,蚕业资源综合利用,蚕业经济管理。
七、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为4 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八、课程结构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2863 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0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7.5学分,选修课程41 学分,实践课程41.5学分。